首页 > 资料 > 专题 > 以往专题 > 2010年专题 > 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巴基斯坦

中巴友谊的大海永不枯竭——温家宝总理与为中巴友谊作出贡献的人士座谈侧记

2010-12-18 21:55

  一段段风雨兼程的历史,铸就中巴全方位合作的辉煌;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凝成中巴全天候朋友的赞歌;一句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表达了中巴友谊永世长存的祝愿……

  当地时间12月18日上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陪同下,与为中巴友谊作出贡献的两国代表人士亲切座谈。座谈会上,温总理与他们真诚互动,情景感人。

  位于伊斯兰堡南郊的巴中友谊中心是中国人民援建的多功能综合建筑。它是继喀喇昆仑公路、瓜达尔港之后,象征中巴友谊的又一标志性建筑。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了友谊中心揭牌仪式及“中巴友好光明行”活动启动仪式后,步入宽敞明亮的多功能厅。

  大厅内,50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悬挂在墙壁上,展示了中巴两国建交59年友谊合作的历史长卷。温家宝仔细凝视着照片,重温着中巴友好的一个个美好瞬间。

  历史已经证明,在两国历代领导人的精心培育下,在两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巴两国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和时间的考验,始终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

  座谈会现场蓝色的背景板上,中国长城蜿蜒而上,巴基斯坦拉合尔古堡掩映在绿树丛中,中文、乌尔都文和英语书写的“中巴友谊万岁”格外醒目。

  5年前,温家宝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曾受到热烈欢迎。这次访问,再次让他感受到巴基斯坦人民的深情厚谊。望着为中巴友谊作出贡献的两国代表人士,温家宝难抑心中的激动:“你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动人的故事。每个故事就像涓涓细流,最终汇入中巴友谊的大海。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个像你们这样的人,中巴友谊的大海才不会枯竭,中巴友谊才会代代相传。”

  吉拉尼总理也表示,巴中友谊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基础之上,经历了时间和困难的考验。我们十分珍视巴中友谊海洋中的每一滴水,因为有了每一滴水才成就了海洋的博大。

  作为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两鬓斑白的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阿克拉姆·扎基以亲身经历回忆了巴中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合作的段段佳话。他指着背景板上的长城说:“八达岭长城旁有一个中巴友谊纪念碑,记录着巴基斯坦为修复长城作出的贡献,那是巴中友谊在中国的见证。”他又谈及刚刚投入使用的巴中友谊中心:“这是中国兄弟向巴方赠送的珍贵礼物,是巴中友谊在巴基斯坦的缩影。我们的友谊无处不在。”

  当阿克拉姆·扎基用汉语向中国朋友的无私援助道谢时,温家宝接过话来说:“我们应该感谢你。你为促进中巴友谊作出了贡献,也是中巴友谊的见证人。请你把中巴友谊的故事告诉更多的人。”

  喀喇昆仑公路是中国援助巴基斯坦的重大工程。它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到巴基斯坦北部城市塔科特,途经帕米尔高原,沿线有壁立千仞的冰峰雪岭,数百名中国援建工人为它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有88位中国工人长眠在巴基斯坦靠近中国边境的小城吉尔吉特烈士陵园内。上世纪70年代末陵园建成时,艾哈迈德主动要求守护墓地。此后,他32年如一日地忠实守护着这些英灵。今年艾哈迈德去世后,他的儿子曼殊·侯赛因接过了这份责任。在座谈会上,当曼殊·侯赛因讲述父子两代守墓人的事迹时,全场的人为之动容。他神情庄重地说,我一定会像父亲那样充满尊敬、倾尽全力守墓,因为这些中国工人是我们的恩人。

  温家宝听后十分感动:“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巴基斯坦人民对中国人民这么热情友好,答案就是中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是无私的。”说完,他紧紧握住曼殊·侯赛因的手。

  中国前驻巴基斯坦大使张春祥曾先后在巴工作23年,与巴基斯坦人民结下深厚感情。他在发言时首先向两国总理介绍40年前在北京大学教授乌尔都语的恩师阿夫塔布。张春祥说,正是这位巴基斯坦老人教会了他乌尔都语,将自己带上了促进中巴友谊之路。当这位74岁的老人起身时,温总理带头为他鼓掌,并称赞他是用语言沟通了两国人民的心灵。

  上世纪70年代修建喀喇昆仑公路时,张春祥是一名翻译。他亲眼目睹了中国科学家们勘察冰川冻土,中巴两国工人开山辟路的艰辛。一旦发生塌方、泥石流等事故,两国员工不分彼此,冒着生命危险奋力抢救伤员。回忆起那难忘的往事,想到失去的同伴,张春祥老人双手颤抖,眼中噙满泪花。他说:“患难与共塑造了中巴友谊的韧性,任何力量都无法动摇。”

  凝神静听着这些动人故事,温家宝总理说,中巴友谊是全天候的,合作是全方位的,我们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

  今年7月巴基斯坦发生特大洪灾后,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巴灾区紧急救助,40天里先后诊治了25000多名病人。参加座谈会的信德省特达警察局警察哈桑·林德当时是中国救援队的一名志愿者。他说,今年中国人民在遭受洪水和泥石流灾害时,仍然向巴方提供援助,中国人民是真正的朋友。他知道很多中国救援队员都是独子,有的孩子幼小。一位外国记者问起中国救援队领队:知不知道这里很危险?领队笑着回答道,在巴基斯坦没有危险。因为这里是我们的第二个家,在家里没有不安全的感觉。“当中国救援队离开时,队员们纷纷和我拥抱,大家都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哈桑说到这里时,声音有些哽咽,在场的很多人眼角湿润了,现场的翻译也哽咽起来。温家宝安慰哈桑,中国救援队离开了,但把友谊留给了巴基斯坦人民。

  讲不完的故事,道不尽的真情——

  中国国际救援队代表徐志忠讲述了自己3次赴巴基斯坦参与救援的难忘经历。巴基斯坦警察简兹伯回忆起今年7月下暴雨时,夜行11个小时救助被洪水围困的中国265名工程人员的故事……

  掌声阵阵,情谊浓浓。

  14岁的巴基斯坦女孩拉比亚曾随父亲在中国生活4年。去年,为庆祝中国国庆60周年,她创作了《巴中友谊》这首诗歌。在座谈会上,拉比亚和一位巴基斯坦男孩在两国总理面前分别用乌尔都语和汉语朗诵了这首赞美和祝愿中巴友谊的诗歌。

  巴基斯坦和中国,

  两国友谊,源远流长,万古流芳。

  我们的友谊,比金子珍贵,牢不可摧。

  …………

  到如今,

  年轻的我和你,

  我们必须懂得,

  我们必须铭记,

  中国——是我们的朋友,

  永远的朋友。

  我们坚信,

  巴中友情,永无止境!

  这诗歌从朗诵者心中流出,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座谈会结束时,大家纷纷起立,与温家宝总理握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祝愿:中巴友谊万古长青!

  座谈会后,阿夫塔布告诉记者,说者动情,听者动容,巴中人民心心相通。温总理的话,更是温暖人心、催人奋进。我要用余生继续促进巴中友谊,继续爱我的中国学生和中国朋友。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