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以往专题 > 2011年专题 >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参与全球事务 促进和平发展——唐家璇国务委员接受上海《解放日报》记者采访

2004-04-24 00:00

  2004年4月23日,国务委员唐家璇在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前夕接受上海《解放日报》记者采访。唐家璇就当今时代主题、反恐、中国外交特点、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前景、伊拉克局势、对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的期望、对上海举办国际会议的评价等问题发表了看法。采访全文如如下:

  记者:当前,世界各类全球性威胁和挑战不断增多,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交织,破坏性上升。但中国一直强调,当今时代主题仍是和平与发展。您认为这彼此矛盾吗?

  唐家璇:世间万物,人是最具决定性的因素。一国治理的基础是民意。世界上的事情,都有人心向背问题。各国人民都要和平与稳定,不要战争和冲突;都要发展与进步,不要贫困和落后。这就是民意,民意不可违。当前,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继续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主张加强合作,坚持多边道路,充分发挥联合国作用。这些都增强了维护和平和促进发展的力量。和平与发展是人心所向,是时代主题。这个判断是客观的、正确的。从人类社会进步的历史长河看,和平与发展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天下太平,大家可以高枕无忧了。这几年,国际形势中复杂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局部动荡、紧张和冲突不时发生。特别是从“9·11”事件到“3·11”马德里恐怖袭击,从去年的非典疫情到今年的禽流感,非传统安全问题的警钟一次又一次敲响。这些问题多数不是新问题,但在全球化形势下有了新变化,并与传统安全问题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其突发性、破坏性和危害性都明显上升。但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就是曲折的,不可能一帆风顺。它是一个不断出现困难、战胜困难、不断前进的过程。有挑战,就有机遇,关键要看我们如何抓住机遇,有效应对挑战,能否化挑战为机遇。

  记者:经济全球化正迅猛发展,并造成越来越大的南北差距,发展问题远未解决,但一些国家却特别关注反恐等问题。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唐家璇:恐怖主义确实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与安全,是人类的共同敌人,必须坚决打击。我看,这个世界面临的问题很多,反恐还不是“万灵妙丹”,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如果因为反恐而忽视解决其它问题,是得不偿失的。同时,恐怖主义等许多威胁的根源之一是贫困落后。

  不解决发展问题,恐怖主义也解决不好。发展问题谈了许多年,不仅没有解决,经济全球化反而进一步拉大南北差距,数码鸿沟也在日益加深。举一个实例,在发达国家,通讯技术日新月异,电脑更新换代非常迅速,手机功能五花八门。而在非洲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落后地区,通讯基本靠口,交通基本靠走。当前,世界上5%的富人收入,是5%最贫困人口的114倍。当我们在谈论“数码机遇”时,世界上还有12亿人每天还在为温饱问题担忧发愁。这是不公正和不合理的,也不利于世界的长治久安。和平的大厦怎么可能建立在贫困和落后的土地上呢?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了“千年发展目标”,并就此后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制定了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既要靠发展中国家的自身努力,也要靠国际社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在这方面,发达国家是有义务的,要承担责任,兑现承诺。我还要强调一点,发展中国家的独立是20世纪的一个突出特点。发展中国家走向振兴和崛起,将是21世纪的一件大事。这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记者:从积极参与解决朝核问题,到派部队参加联合国在非洲的维和行动,中国外交开展得非常活跃。请您介绍一下当前中国外交的特点。

  唐家璇:中国外交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应该归功于伟大祖国综合国力的上升,归功于全国人民的理解、支持和信任。我有三点深切感受:

  第一,中国外交是人民的外交。外交就是要积极贯彻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坚定地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一句话,就是为人民服务。在处理突发事件时,要把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今年,我们在处理莫斯科大学火灾、中方“保钓”人员、迅速营救在伊拉克被扣押的“人质”等问题上,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个精神。

  第二,中国外交是和平外交。中国人经历过战争,知道和平的可贵。我们呼吁并致力于和平解决伊拉克、朝核、中东等地区热点问题。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道路,不会威胁任何国家的利益。我们在和平中发展,为和平而奋斗。

  第三,中国外交是负责任的外交。我们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可以也应该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外交将按照十六大确定的方针政策,继续坚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全球和地区事务,努力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将根据事情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政策,同所有国家平等相待,互利合作,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记者:您如何评价当前中美关系?对两国关系发展前景有何展望?

  唐家璇:当前中美关系发展总体上是好的。胡锦涛主席和布什总统通过通信、通电话等方式,就两国关系和共同关心的其它重大问题经常保持着联系和沟通。切尼副总统刚刚访华,他还来到上海,对这里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成就表示赞叹。吴仪副总理现在正在美国出席升级后的首次中美商贸联委会会议。这些高层交往有利于增进中美两国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双方的合作。

  近年来,中美在反恐、经贸、执法、卫生等领域也开展了富有成果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就朝核问题、伊拉克和阿富汗等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以及联合国事务进行了有效的磋商与协调。中美两军交往也得到恢复。这符合中美两国的利益,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美之间有一些问题和分歧,其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是台湾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管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什么变化,都改变不了这个基本事实。美方领导人多次重申,美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反对台湾当局领导人任何旨在单方面改变台湾现状和走向“台独”的言行。我们要求美方恪守承诺,不向“台独”势力发出自相矛盾的错误信号,以免损害台海地区的和平稳定和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今年是中美《上海公报》发表三十二周年,也是中美建交二十五周年。这些年来,中美关系风风雨雨,经历了许多曲折,但总的方向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美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两个大国,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也都肩负着日益重要的责任。同时,两国存在一些分歧也是客观事实。只要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原则,这些分歧是可能得到妥善处理的。总之,发展良好的中美关系符合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愿与美方一道,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加强交流与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

  记者:中日双边关系发展良好,但也存在不少磨擦,比如历史问题,最近钓鱼岛问题又升温。请问您如何评价中日两国关系?如何看待两国双边关系中的问题?

  唐家璇:中日两国自恢复邦交以来,共同走过了30多个年头,其中虽历经各种风雨,但两国关系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现在中日双边贸易额已达1300多亿美元,每年人员往来有300多万,两国间还建立了220多对友好城市。各种民间友好团体的交流十分活跃,两国在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也取得丰硕成果。这样的发展态势不仅是中日两千年交往史上从未有过的,从世界范围看也是罕见的,说明中日关系已发展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目前两国关系确实面临一些困难,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作为重要近邻和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日双方都应认真思考如何使两国关系在21世纪取得更大、更好的发展。我有四点想法:一是要维护两国友好大局,珍惜迄今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果;二是要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以史为鉴是前提,只有以史为鉴,才能真正面向未来;三是要共同努力,不断寻求和扩大新的共同利益;四是要认真对待和冷静、理性、妥善地处理两国间存在和发生的问题,尤其是涉及中日关系政治基础的历史和台湾问题。

  关于钓鱼岛问题,我们的立场是明确和一贯的,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法律上,中国都对这些岛屿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日双方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这是客观事实。我们一向主张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协商解决这一争议。中日两国领导人过去曾就处理钓鱼岛问题达成谅解,即搁置争议,留待以后解决。双方应继续遵守这一共识,妥善处理这一问题,避免影响两国关系大局。

  记者:今年2月,中国成功举办了朝鲜半岛核问题第二轮北京六方会谈,有关各方同意建立工作组,使会谈机制化。但工作组具体运作的方法迟迟未予公布。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您对解决朝核问题的前景有何看法?

  唐家璇:中国是朝鲜的近邻。我们希望朝鲜半岛保持和平与稳定。朝核问题只能也只有通过对话解决,这符合各方利益,是唯一的正确途径。国际社会对此也是支持的。

  在我们积极斡旋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朝核问题第二轮六方会谈在推动讨论实质问题、推进会谈机制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就成立工作组达成共识,为继续六方会谈进程奠定了基础。各方均希望工作组尽快启动。我们正与各方就此保持密切沟通与协商,而且取得了积极进展。

  当然,朝核问题错综复杂,既有历史根源,又有现实原因。“解铃还需系铃人”。这个问题的解决,关键看美朝双方。包括中国在内的其它各方主要是劝和促谈。和平最为可贵。我相信只要各方继续采取灵活、务实的态度,坚持谈下去,谈出好的结果,就能够逐步缩小分歧、扩大共识,最终实现半岛无核化的目标。中方将会为此坚持不懈地努力。

  记者: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伊安全局势持续动荡,重建进程步履维艰。美国表示将于630日移交权力。听说最近又酝酿在安理会搞决议草案,呼吁各国派兵参与伊拉克维和。中国对此持何立场?

  唐家璇:伊拉克问题这几年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伊拉克战争结束快一年了,但那里的局势还是稳定不下来,特别是安全形势进一步恶化,冲突不断,伤亡者大量增加。这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伊拉克人民在过去十几年中遭受了深重的苦难。

  如何妥善解决伊拉克问题,我认为,关键是三条:一是早日稳定安全形势。中方对伊境内不断出现袭击和冲突感到忧虑。没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政治进程和重建工作都无从谈起。二是尽快实现“伊人治伊”,真正让伊人民当家作主。当前的一个重点工作是推动伊各民族和各派别保持团结,早日就过渡进程安排达成一致。三是充分发挥联合国的重要作用。这既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呼声,也是伊拉克顺利进行重建的重要保证。我们支持安南秘书长派小组赴伊,也希望有关各方都为联合国发挥作用创造条件。中国对安理会就伊拉克问题通过一个新决议持开放态度,愿与有关各方保持协商。

  总而言之,国际社会对解决伊拉克问题的任何努力,都要着眼于维护伊拉克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海湾地区的持久稳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维护国际社会的团结。

  记者:亚太地区是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地区。联合国亚太经社会第60届年会即将在上海举行,主题为“加强区域发展合作,迎接全球化时代的挑战”。请问,我国作为东道主,对会议有什么期待?

  唐家璇:亚太经社会是联合国在亚太区域唯一的政府间综合性经济社会组织,也是亚太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的重要平台。这个组织成立于上海,57年之后重返上海举行年会,具有特殊意义。这也是今年我国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

  本地区绝大多数国家政府代表、部分联合国机构和有关国家组织负责人以及工商界人士将出席年会。曾庆红副主席、亚太经社会执秘金学洙将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国务院前副总理钱其琛同志和亚太地区部分前政要也将出席相关活动,为规划本地区发展前景献计献策。

  会议将讨论区域合作、扶贫、贸易投资、卫生、运输、环境、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等重要问题。作为东道主,我们希望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这包括:首先,推动区域合作向更深、更实的方向发展,规划未来亚太合作的方向和重点。其次,促进各成员间的双边关系,推动友好合作。第三,增进各方对中国的了解,深化友谊。

  记者:近年来,上海接连举办了许多重要的国际会议,比如说,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今年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年会。2010年世博会也将在上海举行。您对上海的表现满意吗?

  唐家璇:我想,全国人民对上海的表现都是满意的。我接触了不少外国朋友,他们也都对上海的发展赞不绝口。这几年,上海举办了许多重要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如2001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亚行年会等等,都十分成功。可以说,世界每给上海一次机会,上海就给世界回报一个惊喜。我愿借此机会通过《解放日报》,感谢上海人民多年来对外交工作的有力支持,祝愿上海明天更美好,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