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以往专题 > 2007年专题 > 经济与外交

发达的冰岛地热产业

2005-11-08 00:00

  冰岛人口不到30万,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而且是世界上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里自古冰川与火山并存,地震与地热孪生,素有“研究地质变迁的天然博物馆”之称。全岛有火山200多处,其中活火山30余座,平均每5年就有一次火山喷发。深达千米、水温低于150℃的低温地热区有250余个,水温高于200℃的高温地热区26个,天然温泉800余处。若将冰全部地热能用来发电,每年可发电800多亿度。首都雷克雅未克地区就有地热井50余眼。该市因此得名,冰语意为“冒烟的港湾”。

  一、充分利用地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

  (一)就地取“热”,服务市政建设。冰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地热集中供热和普及率最高的国家。首都雷克雅未克地区的地热供热系统始建于1928年。该市目前已有10个自动化热力站,供热管道400多公里,地热供热普及率100%,在全国范围也高达87%。冰还将地热用于冬天道路融雪和室内游泳馆的供暖加温。目前,冰全国融雪管道覆盖面积达74万平米,地热供暖游泳池130余个,总面积3万平米。地热在市政建设中的普遍应用为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以雷克雅未克市为例:每年消耗地热水5000多万吨,相当于人均节省2吨石油。仅此一项,全国每年即可节约石油开支上亿美元。

  (二)因地制宜,拉动工业发展。冰是利用地热发电较早的国家之一。第一座地热电站于1969年投入运营,现已拥有地热发电厂4座,年发电量170兆瓦,地热成为继水力之后冰岛的第二大电力供应源。冰气候条件恶劣,年人均耗电超过17000度,但电价仅约为2美分。廉价的电力带动了以铝业为龙头的高耗能产业的发展。截至2004年,冰出口铝产品的数额占其总出口额的25%,预计到2008年将接近总额的50%,超过10亿美元,从而使冰迈入世界铝业生产大国的行列。此外,地热还被广泛应用于港口工业区兴建和硅藻土加工等行业。目前,冰10个港口工业区中,有6个直接利用地热气资源,冰基斯里蒂安(Kisilidjan)硅藻土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使用地热气的企业。

  (三)取长补短,发展生态农渔业。冰气候寒冷,可耕地面积仅占国土总面积的1%,粮食、蔬菜、水果曾严重依赖进口。1924年起,冰开始尝试建设地热绿色温室,发展生态农副业,获得成功。目前,全国绿色温室总面积达19.5万平米,生产的西红柿、黄瓜可满足国内70%的市场需求。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的地热养殖业,通过缩短鱼苗孵化和生长周期,提高产量,大大加速了冰渔业的发展。目前,冰已拥有热水鱼苗场50个,年养殖鱼苗4000多吨,捕鱼量近200万吨,为世界人均捕鱼量最高的国家。

  (四)发挥优势,打造特色旅游业。冰岛拥有火山口、熔岩流、热气孔、热泥池以及间歇泉等独特的火山景观。英语“间歇泉”(Geyser)一词即源自冰岛语。地热水富含锂、氟、氡、偏硼酸、偏硅酸等多种矿物质,具有特殊的医疗和保健功效。冰独特的地貌和众多温泉疗养保健区,每年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据冰旅游部门统计,2004年赴冰旅游人数已逾百万,其特色旅游前景十分看好。

  二、科学规划地热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一“热”多用。冰在长期利用地热过程中,摸索出一套科学高效的使用方法:从地热井中抽出高温热水和蒸气,经分离后,蒸气带动涡轮机发电,形成第一使用阶梯;高温热水将引入的低温地表水(多为湖水)加热至80℃左右后输入市区,供民居和游泳池采暖和融雪之用,形成第二使用阶梯;冷却后的地热水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引入温泉疗养区用于洗浴保健,发展旅游,形成第三使用阶梯;此后的地热水温度依然较高,经处理后通常用于绿色温室或鱼苗养殖厂供暖,从而形成第四使用阶梯。

  (二)适度开发。地热虽为可再生的绿色能源,但其可再生性仍有限度。为此,冰相继制定出《地下资源研究和使用法》、《自然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估法》以及《能源法》等多部法律,对地热资源勘探、开发及利用等各个环节做出明确规定。如:地热开采量超过25兆瓦的项目必须提交详细的环境影响评估报告(EIA);冰计划统筹部门对有待开发的地热项目制定特别的勘探开发程序;冰国家能源局在地热区安装数据监测系统,密切监测每口热力井的水温、流量和水位下降情况,防止过度开采等。1991年起,冰国家能源局还与多家大型地热公司联手对地热区排放物、热污染及地面沉降等进行研究,以确保地热开发不对环境造成损害,并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以地热为平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冰国内地热人才有限,故极为重视国际地热人才的交流与合作。1975年,冰向联合国提出申请,希将联合国大学地热学院(UNUGTP)设在冰岛。1979年地热学院成立。在以后近30年的时间里,冰先后为来自亚、非、拉及中东欧约50多个国家近300名地热科研人员进行培训。冰以地热为平台,既扬己之长,为他国培养了骨干,又补己之短,吸引国际地热人才为己所用。我国自1980年起派员参加冰地热培训项目。截至2004年,受训人员已有60余名,居各国之首。

  多年来,冰岛人因地制宜,取“热”于地下,造福于人民。在人类越来越重视绿色可再生能源的今天,冰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地热资源的经验更具广泛的借鉴意义。

(欧洲司)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