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以往专题 > 2007年专题 > 经济与外交

泰国皇太后基金会黎敦发展项目成功经验的启示

2006-10-20 00:00

 

 

黎敦地区位于泰国最北部的清莱省,曾是金三角地区泰国境内最主要的鸦片种植地区。1986年,为铲除鸦片种植,皇太后基金会(在普密蓬国王的母亲诗纳卡琳皇太后名下,以下简称基金会)开始在该地区实施以黎敦发展项目为主的一系列替代种植和可持续发展项目。经过20年的不懈努力,黎敦发展项目取得了巨大成功,得到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其经验对于世界其他鸦片产区发展替代种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一、基金会及其主要项目

基金会是私立非赢利性组织,其前身是1972年由诗纳卡琳皇太后捐助10万泰铢设立的“泰国山地手工艺品基金会”。1985年更名为“皇太后基金会”后,将主要目标放在金三角核心地带黎敦山区的鸦片替代种植上。1995年皇太后去世后,普密蓬国王将基金会纳入其资助范围。

基金会实施的鸦片替代种植核心项目是黎敦发展项目。项目于1986116由皇太后亲自发起,覆盖清莱省东北部泰境内金三角地区149.62平方公里的土地,包括27个村庄、2582个家庭、10359人。项目规划长达30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8-1993年、第二阶段1994-2002年、第三阶段2003-2017年。在三个阶段中,基金会立足当地实际和自然规律,协调推进短、中、长期项目。短期项目主要是在项目开始时,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当地医疗条件和针对不同年龄层提供各种教育培训。其中也包括一些短平快项目,比如雇当地村民植树造林、养护林木,使当地村民很快有了现金收入,并且立即扭转了毁林开荒的势头。中期项目主要是恢复几十年来由于开荒种植鸦片而不断恶化的生态系统,大力推广经济作物,为村民提供持续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发展其他谋生手段。长期项目主要着眼于2017年项目结束时,当地村民能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这包括发展教育、社会事业和推进村民自治。

黎敦发展项目建有一个综合性的产品和手工艺生产中心,包括莎纸(Sa paper)厂、纺织厂、瓷器厂和兰花温室等,雇佣了500多名当地工人,发展势头良好。莎纸厂利用当地出产的桑树皮,完全按照传统工艺用手工生产莎纸,制成礼品包装纸(盒)、相册和笔记本封面,面向泰国内和日本市场。纺织厂集纺纱、织造、缝纫于一体,完全手工操作,生产的时装、围巾、领带、地毯、地垫等极具民族特色和时尚风格。瓷器厂聘请曼谷乃至海外的设计师做产品开发,使产品能达到国际市场的要求,甚至满足高端消费者的需求。兰花温室利用先进的无土栽培技术,一株兰花的出口价约合100元人民币,被广泛出口至日本、韩国、美国及欧洲。

此外,基金会还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振兴黎敦经济的重要途径,开发了皇太后文化艺术公园、鸦片博物馆和金三角公园等景区。皇太后文化艺术公园既突出了当地少数民族风格,又在配套设施上达到国际水准,成为泰国北部地区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主要景区。鸦片博物馆和金三角公园则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宣传毒品的危害。

同时,基金会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世界其他种植鸦片的地区推广黎敦经验,目前已在缅甸、阿富汗、印度尼西亚三国实施发展项目。在缅甸,按照泰缅两国政府的协议,由黎敦发展项目的团队在缅境内同属金三角的Yong Kha村用黎敦模式实施替代发展计划,项目从2002年开始启动,泰国政府提供启动资金50万美元、以后每年追加75万美元援助。截至2004年,当地已停止了鸦片种植、传染病扩散、环境恶化和非法移民。在阿富汗,黎敦国际合作项目作为顾问,协助阿富汗政府实施替代养殖。黎敦项目方通过设立卡拉库耳大尾绵羊银行,帮助当地牧民建立从奶制品、屠宰到皮毛、手工艺品的加工业,增加当地人民收入。在印度尼西亚,黎敦国际合作项目接受印尼政府的邀请,参与班达亚齐的毒品替代种植和灾后重建。

二、黎敦发展项目的显著成就

(一)毒品种植禁绝。目前在该地区,鸦片种植、毒品生产和贩卖已经彻底根除。制毒贩毒带来的社会问题,如卖淫、非法移民,有了根本性的改观。

(二)人民收入提高。截至2003年,约有1262人直接受雇于黎敦项目,占该地区就业人口的20%。项目内年人均收入从1988年种植鸦片时的94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750美元,增长了8倍。

(三)社会事业发展。建成了从幼儿园到综合性大学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完整教育体系。与发展项目配套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设施得到长足发展,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其线路设计、施工质量和标志设施都相当优良。

(四)生态环境改善。黎敦项目高度重视退耕还林,20年来种植了39941亩松树、柚木和澳大利亚坚果、咖啡、茶、香蕉、竹子等经济林木。在农业生产收入翻番的情况下,非林业的农业用地从55%下降到了15%

(五)发展可持续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禁种鸦片、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文明进步的生产生活理念深入人心。二是当地工农业生产形成了从原材料到深加工、精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条,瞄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三是项目一直朝着村民自治目标努力,到2017年第三期项目结束时,黎敦地区村民将自行选举村管理委员会,实现自治,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六)成功经验推广。黎敦的经验作为铲除鸦片种植的成功典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被推广到周边面临类似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最近,比利时政府把援助阿富汗铲除鸦片种植的70万欧元资金交给黎敦国际合作项目来操作。

三、黎敦发展项目的启示

(一)着眼自立。黎敦项目把“实现村民自治”作为终极目标,把帮助村民自己拯救自己、自己改善自己生活作为基本思路,使项目在最终结束时,该地区能从外界“输血”彻底转变为自我“造血”,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

(二)统筹协调。从横向看,黎敦项目把铲除鸦片种植同植树造林、保护环境有机结合,把工农业生产同发展旅游紧密结合,把改造基础设施同发展教育、医疗卫生紧密结合,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实现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从纵向看,项目跨越30年,按照社会急需和经济作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短、中、长期项目和相应作物前后衔接,稳步推进。

(三)市场导向。黎敦项目从工农业产品到旅游项目都紧紧围绕泰国本地市场乃至海外高端市场进行开发。皇太后文化艺术公园、鸦片博物馆等景区的酒店、餐厅等配套设施都是国际水准,吸引了大量欧美游客。

(四)增加价值。一是通过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改变原材料出口基地的低端身份。二是聘请国内外优秀设计师,通过国际水准的设计赋予普通产品以艺术气质,增加产品附加值。

(五)发扬传统。基金会充分发扬当地少数民族擅长编制、刺绣、缝纫的优势,通过发展手工艺品来增加当地村民的收入,同时又保护了当地民族传统和文化遗产,实现了双赢。

(六)扩大就业。黎敦项目的工农业生产多采用近乎原始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许多工序完全人工操作。既有利于保持这些产品的手工气质,又增加了就业机会。

(七)环保优先。黎敦项目把植树造林作为重中之重。二十年来完全实现了退耕还林,山地和裸露的土壤都被绿化,使该地区呈现出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面貌。

(八)量化考核。黎敦项目从启动之初就建立了数据库,对当地的人口、自然资源存底、毁损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登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每年对照目标任务检查督导,尤其在每个阶段结束的重大节点,又进行详细的登记统计和数据分析;对国内项目和海外援助项目,都进行成本收益核算。

黎敦发展项目的成功经验,不仅对鸦片生产区的替代种植具有指导作用,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环境恶化地区的扶贫开发、整治改造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驻泰国使馆)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