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料 > 专题 > 以往专题 > 2004年专题 > 西行日记
——中国记者赴阿富汗和巴基斯坦采访

7月18日西行纪实

2004-07-18 00:00

  在巴基斯坦的短短两天,记者们深深感受到了巴人民对中国的深厚友谊。走在街头,经常有老百姓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和我们握手,听到最多的词就是“中国朋友,你好!”无论老人还是孩子,面对我们的镜头,都满面笑容地竖起大拇指说,”Chinese friend, good!” 进到商店里,店主一听到我们来自中国,立刻友善地表示要给我们“朋友价”。巴人民发自内心的友好情谊使大家深受感动。

果哈尔在他住宅的庭院里接受记者们的采访,数周前他刚刚访问过中国。为了迎接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热情好客的果哈尔还专门从饭店订购了精致的点心招待我们

这是果哈尔的父亲当年受到毛主席接见的珍贵照片一群从拉合尔到伊斯兰堡来游览的大学生热情地邀请中国记者与他们合影

   今天记者们采访了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巴著名专栏作――胡马云·果哈尔。果哈尔的父亲曾任巴前总统新闻秘书,是最早访问中国、开辟中巴经贸往来的巴基斯坦人之一,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他本人于1979年首次访华,此后多次去过中国,走访了深圳、广州、上海、厦门、青岛等多个城市,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政策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感慨地说,25年前他访华时,全北京仅有一家对外国人开放的酒店――友谊宾馆,找不到一家外国餐馆。马路上是“自行车的海洋”,偶尔有两三辆汽车在跑。20多年间,他拜会过多位中国领导人,聆听了他们对中国改革发展大计的描绘。当初的宏伟蓝图如今一一成为现实,他为中国朋友取得的巨大成就深感骄傲和自豪。当然,中国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不少问题,如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加大,等等。但他深信,凭中国领导人的睿智和耐心,一定能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谈到中巴关系时,他说,中巴是传统友好邻邦,全天候友谊深入人心,不断深化中巴友好合作是巴政府的既定政策。但两国人民间的交流还有待加强。新闻记者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增进相互了解。此外,两国可通过发展旅游业、加强两国青年人及学生间交流等措施推动两国关系不断深入发展。他对中巴关系的前景充满信心。临别前,果哈尔向记者们展示了毛主席接见他父亲的珍贵照片。他动情地说,父亲和他本人都曾为中巴友谊做过贡献,今后他的子孙将接过“传家宝”,继续为之努力。

一位巴基斯坦父亲听说记者们来自中国,硬要我们为他的四个女儿拍照留念

一群从拉合尔到伊斯兰堡来游览的大学生热情地邀请中国记者与他们合影

返回顶部
信息提示

您即将离开外交部门户网站,跳转到其他网站,
是否继续访问?

继续访问放弃